- 首頁
- 資訊
Chem. Sci. | 中南民族大學楊小龍教授團隊真菌聚酮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新進展
來源: 中南民族大學 2024-08-08
導讀:近日,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楊小龍教授團隊在真菌聚酮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Novel Fungal Diphenyl Ether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 Encode a Promiscuous Oxidase for Eleva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為題發(fā)表于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期刊《Chemical Science》(Chem. Sci., 2024, DOI: 10.1039/D4SC01435A)。團隊劉慶培副教授及其碩士研究生高帥彪和方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楊小龍教授和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Istva?n Molna?r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南民族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9/D4SC01435A.
真菌聚酮是一類具有化學結構多樣性和重要臨床應用價值的天然產物類群。楊小龍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新穎結構活性聚酮天然產物的高效挖掘及其生物合成機制研究,先后從特殊生境真菌中發(fā)現(xiàn)了一批新結構聚酮天然產物,揭示了重要活性化合物的新穎作用機制,解析了部分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及其機制,構建了具有商業(yè)價值的重要功能分子的高產工程菌株。相關研究成果已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Org. Lett.、Cell Death Dis.、Chin. Chem. Lett.、Food Funct.、J. Nat. Prod.、Phytochemistry等本領域權威期刊上發(fā)表。繼揭示三七內生光黑殼屬真菌(Preussia isomera)XL1326中聚酮合酶Preu6催化縮酚酸酯鍵形成新機制后(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4379),團隊進一步通過異源表達、比較基因組學等技術發(fā)現(xiàn)Preu6所在基因簇dpe編碼了一種真菌二芳基醚生物合成新模式;挖掘了其中的抗菌活性關鍵氧化酶DpeH,并采用結構生物信息學、酶片段交換、基因片段敲除等技術,鑒定了其底物識別關鍵結構和底物寬泛性。這將為基于合成生物學和蛋白質工程策略構建活性“非天然”二芳基醚分子提供有效工具。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m.yq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