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渡金屬催化不飽和烴的碳金屬化反應,可同時實現兩個C-C鍵的構建,為從廣泛可用的原料中直接獲得復雜分子提供了便利(Fig. 1a)。然而,上述的策略主要利用富含電子的有機金屬作為親核單元,如有機鋰、格氏試劑和有機鋅試劑(Fig. 1a,left)。相比之下,利用?;铣勺幼鳛橛H核試劑參與過渡金屬催化不飽和碳-碳鍵的碳金屬化反應,卻較少有相關的研究報道(Fig. 1a,right)。2023年,陳宜峰課題組(Nat. Synth. 2023, 2, 261.)首次報道了一種鎳催化活性不飽和烴、官能團化有機鋅試劑與CO的?;饘倩磻?,涉及原位形成催化活性酰基鎳中間體的過程,其中鎳催化劑與雙齒或三齒含氮配體的組合抑制了非活性Ni(CO)4配合物的形成。這種化學、區(qū)域和立體選擇性酰基鋅化策略為碳金屬化反應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苯磺酰胺取代炔酰胺的串聯酰基鋅化/ Smiles重排反應,可合成高度官能團化的四取代的β-氨基烯酮衍生物(Fig. 1b,i);α,β-不飽和酮參與的串聯酰基鋅化/Aldol縮合反應可以獲得多取代的環(huán)戊烯酮類衍生物(Fig. 1b,ii)。盡管如此,酰基金屬化引發(fā)的串聯反應仍有待進一步的開發(fā)。聯烯的不飽和碳-碳鍵可以發(fā)生形式多樣的碳金屬化反應,從而增加了化學選擇性地發(fā)生CO參與的?;饘倩碾y度(Fig. 1b,iii)。此外,區(qū)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精準調控是另外需要克服的障礙。近日,華東理工大學陳宜峰課題組開發(fā)了一種鎳催化聯烯、烷基鋅試劑與CO(1 atm)的三組分串聯酰基鋅化/環(huán)化反應,合成了一系列全取代的苯并環(huán)庚三烯酮衍生物(Fig. 1c)。下載化學加APP到你手機,更加方便,更多收獲。 (圖片來源:Nat. Commun.) 首先,作者以聯烯衍生物1a、nBuZnCl 2a與CO(1 atm)作為模型底物,進行了相關反應條件的篩選(Fig. 2)。當以NiBr2?DME(2.5 mol %)作為催化劑,L6(5 mol %)作為配體,在DMA溶劑中40 oC反應12 h,可以71%的分離收率得到產物3a。 (圖片來源:Nat. Commun.) 在獲得上述最佳反應條件后,作者對烷基鋅試劑的底物范圍進行了擴展(Fig. 3)。研究表明,一系列不同烷基取代的鋅試劑,均可與1a順利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3a-3l,收率為32-71%。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活性的基團(如烯基、鹵素等)均與體系兼容。 (圖片來源:Nat. Commun.) 緊接著,作者對聯烯的底物范圍進行了擴展(Fig. 4)。研究結果表明,當底物1中的芳基上含有-Me、-Ph、-OMe、-Cl、-F等時,均可與2a順利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3m-3v,收率為30-67%。同時,當底物1中的R為-Et與-nBu時,也能夠順利進行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3w(收率為60%)和3x(收率為51%)。 (圖片來源:Nat. Commun.) 隨后,作者對反應的實用性進行了研究(Fig. 5)。首先,克級規(guī)模實驗,同樣能夠以76%收率得到產物3a。其次,1a在標準條件下反應后,再于3M HCl/THF條件下進行水解反應,可以48%的收率得到1,3-環(huán)庚二酮產物5(Fig. 5b, i)。3a在DIBAL-H/DCM與3M HCl/THF條件下分別進行還原與水解反應,可以68%的收率得到羰基轉位產物6(Fig. 5b,ii)?;衔?strong style=";padding: 0px;outline: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6可與馬來酸酐通過進一步的Diels-Alder反應,可以32%的收率得到endo型環(huán)化產物7(Fig. 5b,iii)。3k在NaH/DMSO條件下進行分子內酯交換反應,可以40%的收率得到苯并-7,8-雙環(huán)產物8(Fig. 5b,iv)。此外,1a與烯基取代的烷基鋅試劑在標準條件下反應后,再于3M HCl/THF條件下進行水解反應,可以50%的收率得到1,3-環(huán)庚二酮產物9(Fig. 5b,i)。9與烯丙基溴在EtONa/EtOH條件下進行烯丙基化反應,可以45%的收率得到化合物10。10在Grubbs II/DCM條件下進行分子內RCM反應,可以54%的收率得到螺體化合物11。 (圖片來源:Nat. Commun.) 此外,作者還對反應機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Fig. 6)。首先,1n的對照實驗結果表明,氰基不僅作為親電單元,顯著提高了反應效率,而且作為導向基團,提高了該反應的立體選擇性和區(qū)域選擇性(Fig. 6a)。其次,實時跟蹤實驗結果表明,化合物4a可能是該反應的中間體(Fig. 6b)。此外,控制實驗結果表明,有機鋅試劑對于中間體4a的環(huán)化過程是必需的(Fig. 6c)?;谏鲜龅难芯恳约跋嚓P文獻的查閱,作者提出了一種合理的催化循環(huán)過程(Fig. 6d)。首先,鎳催化劑與烷基鋅試劑經金屬轉移后生成烷基鎳配合物A。配合物A與CO經1,1-插入反應后,生成?;囍虚g體B。其次,中間體B與聯烯1經遷移插入,生成烯丙基鎳配合物C。配合物C與烷基鋅試劑再次進行金屬轉移,生成有機鋅中間體D,并再生活性催化劑A。最后,有機鋅中間體D通過質子化與分子內縮合反應,可獲得目標產物3。 (圖片來源:Nat. Commun.) 總結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m.yqxsz.com